为积极响应学校2025年全国科普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的活动主题,艺术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面向学校周边中小学开展“山东手造技艺研学”科普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搭建起传统文化与科学知识的桥梁,助力周边社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

9月19日,学院联系了济南历城双语实验学校、济南市历下区科苑小学部分师生走进工艺美术实验室和艺术展厅参观和研学。当天上午,历城双语实验学校师生及部分家长代表首先走进艺术学院,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开启活动序幕。在工艺美术各实验室中,老师们围绕传统印染、陶艺、漆艺、掐丝珐琅四大工艺,为同学们细致讲解手造工艺品的传承技艺与制作方法,从原料甄选到纹样设计,从手工制作到成品呈现,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传统工艺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与文化内涵。同时,实验室里的高温窑炉、布料印刷机、3D陶泥打印机、拉胚机等高科技设备成为“科普明星”,教师结合设备功能,演示现代技术如何赋能传统工艺,例如3D陶泥打印机如何通过精准参数控制实现复杂造型,拉胚机如何借助力学原理提升制陶效率,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创新为传统手造带来的变革。


之后同学们来到艺术展厅,面对精美的、琳琅满目的传统陶艺、现代装置、扎染蜡染作品及纤维艺术品,同学们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围绕“传统染料如何固色”“掐丝珐琅的金属是怎样焊接的”“现代设备怎样还原传统花纹”等问题积极提问,教师们耐心解答并科普相关知识,为同学们搭建“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的认知意识。


下午,活动聚焦实践体验,艺术学院为济南市历下区科苑小学的同学们每人精心准备了陶泥材料,专业教师现场示范泥条盘筑工艺。从搓制泥条,到层层盘筑,再到调整造型细节,老师们手把手指导,鼓励同学们发挥创意。在亲身实践中,同学们不仅学习了基础陶艺制作技巧,更在动手过程中了解了中国传统制陶工艺的科学知识,体会到动手实践的乐趣。

此次山东手造工艺研学活动,是艺术学院落实学校全国科普月活动要求的具体举措。学院依托教学资源与学科专业特色,将传统手造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让周边社区青少年近距离接触科普资源,既沉浸式感受了手造工艺的魅力与工匠精神,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又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碰撞,激发了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下一步,艺术学院将持续围绕科普月活动主题,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贡献学科力量。
(撰稿人:王煜莹;初审人:安明明;终审人:韩璐)